一个人最大的荒唐:对大事麻木,对小事敏感
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09:00:22 台湾省嘉义智翔电子有限公司

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:

“人们对小事的过分敏感,和对大事的麻木不仁,是一种奇怪的颠倒。”

许多人经常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,不断纠缠、死磕。

而面对真正重要的事情,却又变得异常麻木,甚至毫不在意。

这种本末倒置的活法,终会让人将生活过得无比错乱。

1

对小事敏感

是自我消耗的源头

《菜根谭》中有句话:“大聪明的人,小事必朦胧。”

而那些对小事敏感的人,却总喜欢在无关紧要的事上锱铢必较。

久而久之,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,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对抗中,最终只会无限透支自我。

1. 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。

作家王心傲刚写作时,经常把作品发到网上。

有次,他写了篇文章传上去,评论区立即出现了很多负面留言:

这种文章也好意思发出来,文笔太烂了;文字垃圾,小学生水平……

王心傲看到后非常气愤,立马打字回击过去,却招来了更多谩骂。

接下来的两天,他依然愤愤不平,甚至晚上都睡不着觉。

第三天,他突然意识到,因为过于在意这些评价,两天来自己一个字也没写。

这让他逐渐冷静下来,并开始调整自己。

此后面对别人的指点,他都不再理会,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,最终成为知名作家。

现实中,许多人活在他人的眼光里,别人一句无心之言,就能让他们自我怀疑;

旁人一个随意的评价,就能让他们情绪波动。

可太过在意他人的评论,都会对你产生干扰与消耗,直至拖垮你。

别在意外界的杂音,你才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安稳前行。

2. 陷入无谓的争论。

作家鲍鹏山有个朋友,有次在电视访谈里说:“单亲家庭的孩子,通常都有暴力倾向。”

鲍鹏山觉得这说法太过绝对,于是回头就给朋友打电话:

“孔子孟子也是单亲家庭,却都是温和有礼的人。你这样说,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很难自处。”

没想到朋友一听,立马就反驳起来。

鲍鹏山也有点火了,就从心理学谈到社会学,试图说服朋友。

可对方仍坚持自己的看法。

眼看着朋友如此不可理喻,鲍鹏山愤怒地挂掉了电话。

此后一连几天,他都情绪难平,既生气又憋屈。

很多时候,我们都把“争对错”当成了本能。

可这世上并非所有事都值得争辩,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论,只会拉低自己的格局;

和不讲理的人较劲,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。

聪明人早就戒掉了“争赢”的执念,因为他们明白:

有些争论毫无意义,把心放宽,不为小事计较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。

3. 对别人的刁难耿耿于怀。

明代名士王象晋,晚年四处游历。

有一次,他和仆人来到一处乡下集市,在小摊上买了一个茶叶蛋。

王象晋剥开蛋壳,咬了一口,发现是个双黄蛋。

眼尖的摊贩看到后,立马嚷起来:双黄蛋的价格可不一样,你得加钱。

听了这话,仆人气愤地说:世上哪有这道理,他一定是看我们是外乡人,好欺负!

说着便要上前去理论。

王象晋赶紧拦住他,并主动付过钱,拉着仆人就走了。

路上,看到仆人仍愤愤不平,王象晋笑着说:

为了区区一个鸡蛋的钱,与他争执,弄不好还要闹到官府去。钱是小事,耽误了行程,这值得吗?

仆人这才恍悟过来,连连称是。

你越把别人的刁难当回事,它就越能折磨你;你越不在意,它就越无力。

就像尼采说的:“无需时刻保持敏感,迟钝有时即为美德。”

人生途中,对于无关痛痒的事少点计较,避免无谓的纠纷,你才能专心赶路。

2

对大事麻木

是人生走下坡路的开始

作家寇士奇说:

人生下坡路,往往不是瞬间的坠落,而是从对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失去感知开始的。

这些大事,可能是你安身立命的本事,或是你的钱包、健康……

当你对它们懒得上心,不去理会,日子久了,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不幸。

1. 对成长麻木。

作家马德说:人最可怕的不是停滞,而是麻木地接受停滞。
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,老布在监狱里待了50年,出狱后却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,最终选择自杀。

而安迪同样被关了几十年,却始终在谋划未来,最终成功越狱,重获自由。

两人的结局之所以截然不同,就在于一个习惯了麻木,一个从未停止成长。

现实中,许多人也是如此:

一边抱怨工作没前途,一边下班后刷短视频到凌晨;

一边焦虑年龄增长,一边拒绝学习新技能;

一边羡慕别人升职加薪,一边敷衍手头的工作。

人生就像一场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
对成长麻木不仁的人,总是满足于现状,不愿学习新知识,尝试新事物。

结果就只能重复单调乏味的生活,日渐变得平庸。

2. 对存钱麻木。

网上有个提问:“为什么很多人年轻时不在意存钱,等到中年才开始后悔?”

高赞回答一针见血:

年轻时总觉得钱是赚来的,不是省来的。后来发现,赚钱有上限,花钱无止境。

许多人年轻时对存钱毫无规划,花钱大手大脚。

可等到父母生病、孩子上学、自己失业时,才惊觉存款空空如也。

主持人窦文涛早年收入颇丰,但却是个典型的月光族。

工作之余,他到处旅行打卡,住的都是星级酒店,吃个盒饭都要花上300。

就这样,他工作了十几年,几乎没攒下什么钱。

后来他的母亲突发脑梗住进ICU,需要一大笔治疗费。

看着空空如也的银行卡,窦文涛后悔莫及,只能低声下气地四处借钱。

一个人真正缺钱的时候才知道,没钱的日子像是戴着脚镣,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。

囊里有钱,你才能多些选择权,招架住生活的万般刁难。

3. 对健康麻木。

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,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工作狂。

他一年数次到各国洽谈业务,出差像坐出租车一样频繁,每天也只睡四五个小时。

这种不要命的劲头,让他在职场平步青云。

但长期的透支,让他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差。

有次,李开复照常加班,突然感到胃部一阵剧痛,他赶紧打车去医院。

经过诊断,医生告诉他,因为长期作息混乱,他患上了淋巴癌,万幸是早期。

得知这个结果,李开复吓出一身冷汗。

此后他不再盲目追求事业发展,不再熬夜,保持规律作息,才让身体慢慢变好。

作家月芽说:人活一生,外在一切都是点缀,唯有健全的体魄才是享受幸福的根本。

不要等到身体出现了问题,才想起来要好好善待它。

从现在开始,学会置顶自己的健康,按时吃饭睡觉,坚持运动锻炼。

养一个好身体,就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业。

周国平在《只有一个人生》里说:

“一个人把心力全用来对抗他人、计较小事,就没有力气去在乎重要的事情。”

在这世上,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。

而一个人最大的清醒,莫过于:

对小事脱敏,不因外界噪声而动摇;对大事敏感,不在关键处懈怠。

学会分清轻重缓急,在小事上保持豁达,在大事上全力以赴,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。

点个赞吧,与朋友们共勉。

发布于:安徽